• 近年来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史与中国边疆学”之新发展

    近年来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史与中国边疆学”之新发展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史与中国边疆学”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发轫,方国瑜,江应樑,尤中等学者共同努力,推进西南边疆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学术基础。2008年,云南大学在历史学一级学科之下自主增设中国边疆学专业博士点,并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9年又获准设立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即集边政、边务、边界、边疆、边民、边防问题研究为一体的“滇学基地”。目前“西南边疆史与中国边疆学”研究已凝聚团队,发展成为云南大学的特色学科和学术增长点。  该研究团队以“立足边疆,跟踪前沿,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服务社会”为建设思路,重点构筑中国边疆学、西南边疆史研究、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理论构建3个方向。近年来,学科建设成绩斐然、成效显著,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领域持续纵深发展。边疆研究前沿高地、人才培养基地和边疆问题思想库的地位,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和肯定,有效提升了学科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有力推进了中国边疆学理论与方法的完善,初步建构了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  该团队依托历史与档案学院等机构,整合历史学、国际关系等研究力量,以林文勋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李晨阳、罗群、潘先林、段红云等教授为主要骨干成员,目前已建成滇学研究基地、西南古籍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所等10个研究中心和基地,建设了西南边疆研究与中国边疆学构建、云南高原历史地理研究、云南对外开放与周边安全研究等3支省级创新团队。  自 2012 年以来,该团队引进高层次人才 3人,晋升教授3人、副教授10人,有中宣部、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相关课题首席专家1人,特聘教授4人,东陆学者3人,人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3人、昆明市第8批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1 人、云南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8人,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3人,先后聘任马大正、李国强、厉声、邢广程、李大龙等边疆研究领域著名专家担任兼职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科研能力突出、年龄梯队合理,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创新研究队伍。  2012-2018年间,该团队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5项,其中中宣部、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日38项,教育部项日11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研究项目1项,创新团队科研项目2项,省级横向重点项目10项,其他省级各类科研项目21项;研究成果先后获中国高校人文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5项,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共出版著作57余部,其中国家级出版社48部;在各级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计290余篇,其中CSCI来源期刊151篇,有26篇被 《新华文摘》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等刊物转载、摘编;提交研究报告或咨询报告20篇,被国家禁毒委、云南省委宣传部、统战部等部门采纳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等中央新闻机构“内参”采用。  团队成员以共建合作基地、举办学术会议、开办专题讲座、加强校内外科研、课程共建等形式积极对外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近5年来,共主办、承办各类高规格学术会议25次,年均5次,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交流和举办讲座达到60余人次。团队与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西部边疆研究院等建立了交流与合作机制;2017年9月联合校内外19名著名学者共建 《中国的边疆与边疆研究》 优质课程,已制作“慕课”即将推向全国。  总体而言,自2012年以来,该研究团队形成了以下四方面创新性的特色研究成果:  创新性研究成果之一:出版 《云南大学边疆研究丛书)。该从书主要围绕中国边疆学理论与实践、西南边疆社会经济变迁、西南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4个研究方面,汇集了近年来云南大学历史系、国际关系研究院、民族研究院及部分外聘专家在中国边疆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同时选择性地引进和翻译国外学者关于边疆研究的部分重要成果。目前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有 《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 《中国西南边疆的社会经济(1250-1850)》 《云南省博物馆藏契约文书整理与汇编》 《元明清西南边疆特殊政区研究》 《边疆与中国现代社会研究》 等15种23册。该丛书的出版集中反映了该团队近年来在中国边疆研究和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建设中的成绩,赢得学界较高评价。  创新性研究成果之二:西南边疆档案及文献资料整理。该团队针对云南省档案馆和省内各地州市档案馆的历史档案资料及文献资料进行调查、整理和汇编,取得阶段性成果,已出版有《云南省博物馆契约文书整理与汇编》(8卷本)《民国时期云南边疆开发方案汇编》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5卷本)。“《云南通志馆征集各县资料》 暨各县 《地志资料》 整理与研究”云南省重大专项项目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已完成整理和点校20余卷(册),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创新性研究成果之三: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研究。代表性成果是李大龙研究员的专著《从“天下”到“国家”——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 (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该书是作者10余年研究中国疆域形成理论的总结,提出了很多创新观点,如“大一统”观念的形成及其实践对多民族国家疆域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东亚地区政权存在的主要形式是以农耕族群为主建立的“城国”和以游牧族群为主体建立的“行国”,两类政权之间的互动推动着东亚政治格局的自然碰撞和族群凝聚;我国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的历程是王朝对区域内族群不断整合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族群的凝聚和融合是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的黏合剂。该书的出版,有助于促进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历史的认识,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疆域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创新性研究成果之四:《中国的边疆与边疆研究》 课程建设。该课程共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马大正研究员、李国强研究员、邢广程研究员、李大龙研究员、刘正寅研究员、许建英研究员、孙宏年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周伟洲教投、王欣教授,复旦大学姚大力教授,四川大学石硕教授,吉林大学程妮娜教授,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陈维新研究员,云南大学方铁教授、李晨阳教授、潘先林教授、罗群教授、段红云教授、赵小平教授等19位老中青三代著名专家学者授课,名家荟萃、群贤云集,一定程度展示了目前国内中国边疆研究的学术力量。课程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学构筑、历史疆域形成、边疆治理、边疆民族演变等全方位、多维度地边疆研究新成果,既有宏观理论层面的探讨与建构,也有微观视角下边疆研究的见微知著、条分缕析;既有历史发展过程的脉络与变迁,更有现实需要的急迫与关怀,而且多角度深入体现边疆研究的学术动态与前沿。《中国的边疆与边疆研究》 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堪称首创之举,收获了较为显著的学术效益、教学效果和社会影响。  经过多年建设,该研究团队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在国内居领先水平,获得了国内外同行较高评价。国家“西南项目”首席专家马大正研究员多次对云南大学边疆学建设予以高度评价,认为“云南大学已初步在全国树立起了中国边疆学学科的大旗”。  【张轲风: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历史系副教授。本文原载 《思想战线》 2019年第1期】

  • 经济学第二届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论文选题研讨会在云南大学举行

    经济学第二届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论文选题研讨会在云南大学举行   近日,第二届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论文选题研讨会在云南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辽宁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70余位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博士生齐聚昆明,围绕提升论文质量、扩展论文选题视角、提高论文写作规范进行探讨。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会计学院)院长梁双陆,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会计学院)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政治经济学专业作为云南大学传统优势学科的重要地位。他认为,新时代政治经济学学科及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科学性、指导性、重要性更加彰显,应在多重视角下大力推进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邱海平教授在发言中阐述了举办研讨会的原因与目的,认为应以培养未来接班人的高度,重视博士生的论文选题质量。他指出,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选题,应紧紧围绕专业特色,从理论和现实角度探讨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南开大学何自力教授、西北大学任保平教授、南京大学葛扬教授、四川大学蒋永穆教授、复旦大学周文教授作了主题发言。何自立教授从马克思的三大规律入手,指出论文要有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任保平教授指出,发展经济学应与政治经济学相结合,主张论文写作应在理解经典著作基础上,突出学术性、提高新认识。葛扬教授从中国经济学人的历史责任入手,分析中国经济学人应具有的理论素养,探讨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蒋永穆教授指出,论文选题应紧扣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属性,应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理解马克思主义。周文教授分别从体系、理论和视野方面分析了如何写作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18年优秀博士论文作者赵敏博士向与会师生分享了论文写作经验。  在历时一天半的会议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云南大学的12位博士生介绍了论文选题,与会专家从不同视角对选题进行广泛探讨,提出了诸多指导意见,博士生受益良多。  举办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论文选题研讨会,是为发挥全国政治经济学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的集体力量和智慧,加强政治经济学学术前沿问题的识别和筛选,为全国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提供科研选题指导和参考,从而提高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学术论文质量和科研能力,为政治经济学学科发展夯实基础,为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贡献。通过承办本次会议,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加强了与全国政治经济学学科的交流,与会师生深受启发和鼓舞,增强了提高本专业学术论文质量的信心。云南大学政治经济学学科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政治经济学界有较大影响。近年来,本学科围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这一目标,加强学科建设,获得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支持,参与“马工程”重大委托项目,成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在 《马克思主义研究》 等重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为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作出了贡献。  经济学院(会计学院)

  • 张宏福院士访问云南大学

    张宏福院士访问云南大学   4月2-3日,应云南省地球系统科学重点实验室王选策教授邀请,西北大学张宏福院士到访云南大学。云南大学党委书记杨林、副校长张力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地球科学相关学科负责人陪同张宏福院士参观座谈。  张宏福院士听取了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科建设进展汇报,对澄江生物群化石埋藏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学校依托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区位优势,瞄准国际学术前沿,着力发展地球系统科学,助推“双一流”大学建设的举措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张宏福院士还参观了呈贡校区和云南省“一带一路”研究院,并在院士林种植树。  张宏福院士是著名岩石地球化学家,主要从事大陆岩石圈地幔地球化学研究,在地幔地球化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探索等前沿科学领域做出了创新性贡献。  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 NatureSustainability发表云南大学最新研究成果

    NatureSustainability发表云南大学最新研究成果   4月1日,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柔性引进人才屠澄轶博士在 Nature 子刊NatureSustainability(《自然—可持续发展》)发表题为“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the resilience andsustainability of natural resource”的研究论文。云南大学系第一作者单位。  该论文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用于研究全球化对自然资源,特别是全球食品交易的可持续性使用的影响。物质的流动,例如全球食品交易,允许人们同时使用本地和地球其他区域的自然资源。在一个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中,同种资源的多个资源池经常被在一个相互作用网络中的多个使用者共同使用。这个网络的结构属性,例如连通性、模块性、异质性等,是否并如何影响系统的弹性仍是未知的。而在理论框架支持下,本研究发现,由于网络类型的不同,系统的弹性随着网络连通性和模块性的增加而增加或减少。全球食品交易显示一个异质的结构,它的弹性随着近几十年来连通性的增加而减少。  Nature Sustainability系Nature出版集团2018年初推出的新刊,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多学科交叉,除鼓励基础研究外,该刊还发表关于应用性、问题解决性以及政策相关性的文章。  生态学与环境学院

  • 《思想战线》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点赞

    《思想战线》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点赞   日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在官方网站刊发文章,高度评价云南大学 《思想战线》 长期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所取得的办刊成效。  《思想战线》 系国家社科资金资助期刊、教育部名刊工程首批入选期刊、CSSCI来源期刊,在业界享有较高学术声誉。近年来,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大发展所需与云南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哲学社会科学所为这一关键问题,《思想战线》 以提升原创性和增强解释力为基点,努力做到刊物特色、学术热点、学科方向等的贯通融合,既建设“民族政治—边疆治理”“民族学与人类学”“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主打栏目,又围绕重大主题举办系列学术研讨会,锻造出一批有思想有深度的精品力作。此次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刊发专文点赞,即是对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和边疆治理的学术研究、学术组织、学术传播等方面所做工作的充分肯定。  2016年以来,《思想战线》 以“中华民族建设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中华民族与中华现代国家的建构和发展”等为主题举办了3次研讨会,在“民族政治—边疆治理”栏目中刊发优秀文章33篇,多篇文章刊发后又相继为 《新华文摘》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等全文转载,在产生广泛学术影响的同时,也带动了云南大学“边疆治理与地缘政治”学科群的发展。  据悉,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思想战线》 还将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年内组织召开“新时代民族学的创新与发展”“边疆治理与边疆发展、边境安全”等专题学术研讨会,引导和推动相关领域更好地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  祁志浩

  • LandscapeEcology发表张志明等的研究成果

    LandscapeEcology发表张志明等的研究成果   近日,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张志明教授、建筑与规划学院杨子江副教授的合作研究成果在Landscape Ecology上发表。  Landscape Ecology属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是景观生态学类研究的旗舰刊物。  该论文在昆明-玉溪城市群多时相的土地覆盖变化的数据基础上,利用空间趋势面分析和间隙度景观指数量化了昆明市与玉溪市之间城市同质化的进程,揭示了昆明市和玉溪市的集聚过程,并且通过间隙度分析反映出其同质性的增加和连通性的加强。这样的年际变动与过去15年中昆明-玉溪城市群一体化政策的推行有很大的关系。  本文综合地形因子分析,证实了昆明-玉溪城市群的发展受到生物物理因素和政策的影响这一假设。另外,通过与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群的对比,发现昆明-玉溪城市群尚处于起步阶段。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生态学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