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对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期次:第1201期    作者:王娇娇   查看:0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理念是为“职业实践而进行科学教育,而不是带有某些理论的职业教育”。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始终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在做好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法律保障的支持,及严格培训与聘任制度,以此来培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技术的桥梁式的职业人才”。
  一、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简述概况
    十九世纪末,德国经济快速发展,超过了英、法国,主要原因是是拥有更多的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而这些高素质人才便出自职业技术学校。到了20世纪60年代,德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发展,促使经济飞速前进,同时受到德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得到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当时的研究型大学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促使另外一种新型的教育机构产生——应用技术大学。德国政府于 1968年审议通过了 《联邦共和国各州统一高等学校协定》,决定建立应用科技大学,培养更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1976年,德国 《高等教育总纲法》 正式明确了应用技术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法定地位;到1998年,《高等教育总纲法》 修订后进一步规定,德国高等专业学校开始使用统一的英文名称——应用技术大学,以区别于原有的研究型大学。
  应用技术大学自产生之日起,便在数量上不断攀升,从1971年到2000年之间,应用技术大学增长幅度高达 173%,而综合大学则为118%。据统计,德国2/3的工程师、2/3的企业经济师、1/2计算机工程师都是应用科技大学的毕业生。此外,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就业情况也是非常乐观的。根据卡塞尔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调查,2007届应用技术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一年半后月净收入平均为2950欧元,高于综合性大学毕业生的 2850 欧元。据德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研究2009年的调查,2005年,应用技术大学毕业生失业率为3.8%,而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失业率为4.3%。
  二、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的成功是世界有目共睹的,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师资队伍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值得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借鉴的。而教师在具体施教、指导、示范等各方面都参与其中。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便是制约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笔者在此仅简单介绍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以更好地突破转型中遇到的“瓶颈”。
  (一)师资队伍结构
    应用技术大学的师资主要由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1976年的《高等学校总法》规定,高等学校的教师统一称为教授,而教授又分为三级,即C2,C3,C4这三个等级,[6]不但表示工资的差别,而且还代表学术上的差异。除了教授之外,还包括教学专业人员和兼职教师。
  关于应用技术大学的教授,等级一般是C2,C3级,只有极少数教授为C4级。如1991年,高等专科学校中总共只有15位C4级教授。这些教授一般是由德国的综合性大学培养的,如前民主德国在洪堡大学、德累斯顿技术大学、波茨坦大学等最著名大学里设立职业教育师范系,专门培养职业学校的各门理论课教师。
  除教授之外,应用技术大学的专职教师还包括其他教学专业人员。一般而言,教授与教学专业人员的比例为9:l。但实际上每所学校教授与教学专业人员所占的比例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差异也比较大。如勃兰登堡高等专科学校目前有教授56名,而其他专职教学人员有15名。
  当然之所以德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兼职教师。在应用技术大学中,通常兼职教师是所占比例是高于专制教师的,为6:4。这些兼职教师来自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是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至少拥有大学文凭,而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承担着专业性强的科目,具备广泛、多元与专 门 化 的 素质。因此,兼职教师可以将生产中的最先进的技术引入到教学内容,推动知识向技能的转化,以促进教学的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实践性的、优秀的专业人才。
  (二)教师任职资格
    根据德国 《高等教育总纲法》的有关规定,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师必须是一群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即学校聘用的教师不仅拥博士学位,也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及教学法等专业知识;而且其教学才能也是出众的。一般而言,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师至少具有5年的职业实践经验,其中至少3年是企业、行业工作实战,有2年以上的教学或培训经历,在科研方面做出过特殊的成绩,有一定的建树。可以说是兼具学术资历、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其中,德国对实训教师任职资格的规定是最为明确的。德国的 《职业教育法》 规定,实训教师需在品行和专业两方面都具备相当的能力,才能从事培训工作。其中品行资格主要是指个人的人品及道德修养问题。而专业资格主要是指职业资格和劳动教育学资格,职业资格主要指的是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劳动教育学则是指教师具备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师资培训与进修
    首先,培训与进修必须有法律的保证。为了保证师资队伍的发展,教师的培训与进修是必不可少的。德国政府有强制性的法律规定,如由科教部、经济部等共同制定的 《培训条例》,规定着学校和企业的权利与义务,对教师的进修、管理制度做做了明确的规定,以保证教师的专业素养。
  其次,关于培训与进修的渠道及经费问题。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进修活动及形式是多种多样,许多学校设有专门供自己学校教师提高的培训和进修机构。如达姆施塔特应用科技大学规定,教授要定期在校外参加进修和继续教育活动,而且学校本身也设立了继续教育培训中心,以向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培训课程。教师的培训费用是由德国联邦政府投资的,投资额度是不断增加。如1980 年德国各级州政府在职工继续教育方面支付的经费达19.7亿马克,比1970年增长2倍半,比1965年增长近6倍。
    (四)教师的聘任
    教师学校运转的核心资源,招聘是对教师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招聘有严格流程。学校在招聘之前,首先会成立一个专门的招聘委员会来负责专门的遴选工作,如制定招聘的标准。通过的人员进行面试并参加两次专业试讲的内容,以此评判该应聘者的教育教学能力与专业素质。之后,招聘委员会遴选最优秀的三名候选人并进行排序,在通过专业委员会和学校学术委员会认可后,由校长报给州文化部长确定最终的人选者。根据有关法律,州文化部长可以在8个月内对所要招聘的人选作出批准决定。如果招聘不成功,通常学校是需要重新招聘的。所以,整个招聘过程可能需要的时间是比较长的。特此说明,在招聘终身教授时,有严格的年龄限制,一般不能超过50周岁,而且有些学校还会考察应聘者与企业界的联系,以保证应聘的教授具有较强的人脉关系。[6]
    德国联邦政府对规定学校教师是国家公务员,与政府官员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终生不解雇,并享有免交劳动保险费的权利。对于应用技术大学而言,教师主要分为教授和教授之下的学术中层,教授是该学校学术权威最高的人员,他们可享有终身职位,是高校研究和教学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做出对其他教学科研人员的安排。关于工资,德国实行每年晋升工资一次,以15次为限,每次增加工资额约 3%一6%。
  三、对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决定其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规模、质量的关键,因此,我国在地方高校转型中,应借鉴德国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启发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大学积累雄厚的师资力量。
  (一)发展“双师型”教师,优化师资队伍
    我国地方高校的转型是发展为应用型技术大学,培养“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便是保证人才保养质量的关键。归结起来,主要是兼职教师的发展,学校可以在本校全职教师的基础上吸引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保证培训基地稳定,引导教师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提高教学能力。也可以推进校企合作,促使地方高校理论教师深入生产一线,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掌握理论知识传授与实战技能,保证教学高质量完成。而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兼职教师高于专职教师足以说明德国学校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需大量储备兼职教师,保证教师结构的合理性,优化师资队伍。
  (二)严格考察教师的资格,保证教师的质量
    德国对教师任职资格规定非常严格,既注重学历又注重实际能力。严格的任职资格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关键,在我国地方高校转型中,这将是一个极具战略性的任务。为保证教师的质量,突出学历教育的重要性,[9]而且在教师职业专业能力发展的同时,制定高门槛的教师认证标准,建立完善的教师资格制度,在证书方面、认证组织体系均做出具体规定,使学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行发展。
  (三)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其整体素质
    我国地方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是现代职业教育高层次的发展方向,我国一系列政策的对师资培训工作做出明确规定,如2014年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中指出师资建设采取定向培养制度和“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在培训形式也应该多样化,积极选派中青年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动手操作能力,或建立一批实践企业基地,找准师资培训的突破口,[10]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这些多渠道的培训形式保证师资队伍的力量。最后,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应用技术大学投资力度是强大的,因此,政府的带头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且企业或院校设立专项基金,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资金支持。通过培训工作的贯彻落实,保证应用技术大学形成一批名师,从而办出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
  (四)完善教师的聘任制,做好相关的保障工作
    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聘任制度的保障。在招聘方面应具有统一、规范、严格的招聘流程,完善遴选机制。鼓励应用技术大学享有用人自主权,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最后,建立符合院校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使工资分配合理化,或由行业企业为应用技术大学教师提供年金支持。提升教师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