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云大拍鸟三年

期次:第1215期    作者:徐文玲   查看:53

  “我看见那只环颈椎,它就好好的在我面前站着,当时真的感动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姜志诚说。
  昆明下着小雨,午后天气越来越凉了,记者和姜志诚约在了云大的咖啡厅。红色短袖,军绿色的休闲裤,眼前的男生因为拍摄了云大校园里各种各样的鸟类,一周前刚接受了春城晚报记者的采访。
  “截止去年6月份,我一共在云大校园内拍摄了86种鸟类,目前已经超过了100种,但是具体数据我还没有统计过。”姜志诚告诉记者。“我从大二上学期开始对拍摄鸟类产生兴趣,到现在持续了三年多。”
  姜志诚在大二上学期跟随学长学姐做植物的研究,在之后却迷恋上了对鸟类的研究,尤其在大二下学期学习了动物生态学课程后,他便开始深入做鸟类的研究。“就算只拍一只鸟,它的觅食、飞行、栖息也都是特别有意思的。”姜志诚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鸟的种类,最基本的识别也不会,他不断地翻阅资料,查阅文献,向老师学长们请教,然后慢慢地拍摄,识别,再自己整理资料。
  由于云大以建筑为主,园林绿化以及植被种类有限,尤其是可供水鸟栖息的地方又少之又少。为了弥补水鸟这一块的空缺,姜志诚也把拍摄地点由云大校园扩大到了西门外的关山水库和旁边的农田,同时南都后山也是他常去的拍摄地点。姜志诚告诉记者:“拍摄时和动物保持安全距离很重要,自身要去适应环境,比如穿深色的衣服,尽量不去惊动鸟类。”
  尽管鸟类是小群体活动,拍摄时只能少数几个人一起去,姜志诚也总是邀请同学朋友一同前往,但是往往只有少数有兴趣的同学一起去。“我明白我想做的东西很难被大家理解或者推广,之前晚报的记者还问我是不是性格孤僻,我并不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但是我觉得朋友有那么几个就好了,我不想浪费太多时间在人际交往上。”姜志诚笑了笑,“之前有同学约一起出去吃饭,但我总在外面,后来他们慢慢的就不叫我了。我有几个特别好的朋友,我觉得挺好的。”
  外出的路费,以及昂贵的摄影器材,对于姜志诚来说都是一笔巨款。“到现在,在摄影器材方面大概花了4万多,平时一个月400 多块就够了,剩下的都存下来买器材,有一次急着更新器材,吃了一个月馒头。”当问及能否靠拍的照片盈利,姜志诚表示之前有朋友和他说过,他平时也会把他的照片放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以后也会考虑把他的经验做成小册子给同学们做识别手册。“但是我不想用这些盈利,要盈利的话,有些事就是不得不做的了,这种被动会让我很快失去兴趣。”
  开始,姜志诚只是对摄影有很大的兴趣,同时拍摄鸟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对摄影的兴趣才坚持到现在。“刚开始拍摄鸟类其实很枯燥的,坚持到现在也是因为喜欢摄影,到现在我已经习惯每天吃完饭出去散步,我觉得拍摄鸟类是我每天必须要去做的一件事,和小鸟接触的时候我很满足。”
  姜志诚本科是云南大学12级生态学的学生,现在是云南大学脊椎动物学的待录取学生。“当初高考结束选专业就算因为喜欢生物,在大二接触鸟类拍摄之后确定了自己要以鸟类研究为主,专业什么的有多好其实就像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学到东西最重要。”
  乔治夏勒说过这样一句话:理想化的动物研究,是研究它的一生。姜志诚到现在的研究只是一个开始,由于云南的气候原因,尤其是冬天,有些年比较温暖,有些年又较寒冷,鸟类也是不断变化的。“我以后会一直在云大拍摄鸟类,以后工作没时间也会一周抽一天过来拍摄。”他表示自己以后最好能去自然保护区工作,如果去不了的话,野生动物保护区也是可以的。“那里条件很艰苦的,但是我觉得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很满足,我希望把兴趣当职业来做。”
  “那只停在树枝后面的鸟是黄臀鹎。”姜志诚指着窗外说。
【徐文玲: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