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的底气

期次:第1232期    作者:朱笑添   查看:216

  寒假的某一天,早上五点不到我就起床了,为的是当天一个发传单的活计。
  东家其实是我爸。因为去的地方是一个很关键的宣传地点,所以爸爸嘱咐我不仅要监督那几个发传单的零时工,自己也要亲力亲为。
  和爸爸赶去现场后已经是早上七点,我发现和我一起忙活发传单的除了三个青年人之外,还有两个老阿姨,两人大约六十岁上下。我后来才知道,长得年轻些的竟是姐姐,另一个戴着眼镜,面容憔悴的是她弟媳。我们六人之间相隔较远,而且爸爸就在不远处看着我们,只见那两个阿姨很有默契地相互使了眼色,马上开始工作了。
  传单发至大半,将近上午九点,爸爸就动身去其他阵营了解情况了,而那弟媳也颇觉得累了,因为不知道我是“少东家”的缘故,于是她拉着我絮絮地聊了起来。
  我们谈话的核心就是她的大女儿了。话题中的姐姐确实非常优秀:她凭借着本可以上北京师范大学的高考分数念了浙江师范大学的化学系,本科四年大大小小的奖助学金连着各种荣誉证书一并包揽带回家;大四时她还保研去了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了硕博连读的资格;毕业后她留校成为了老师,如今三十出头便当上了博士生导师。说着说着,只见这老阿姨的脸上的皱纹舒展了不少,在眼镜后边的一对苍老的眼睛更是闪着亮光。
  她边说边用空着的右手比划,说到得意处时她似乎忘了自己用左手抱在胸口的厚厚一叠传单,左手一松,传单洒了一地。我连忙和她一起把传单捡起来。见地上干燥,老板也不在现场,她连说两声“还好,还好。”
  她很满意我这个听众,所以又向我提了下她“蹲厂上班”的小儿子。尽管她对儿子的这个工作不太满意,但是语气仍然藏不住她那对儿子的慈爱。她把这个差强人意的现状归结于自己的儿子上了县城里的私立高中:那里学风不好,所以儿子他没学好,自己毁了前程。
  说完这段遗憾的事后,她把话题再次转移到了她女儿那里。她说多亏了女儿懂事,在读本科时年年拿几万的奖助学金,读研究生时每月还有三千五的补贴,而且从本科开始到现在不间断地每月都往家里打钱,家里的负担不那么重了……当她提到她那个双目失明多年的丈夫时,她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用手摸了摸鼻子和嘴巴,陷入了沉思。我不想打扰她,顾自走开了,继续发传单。
  我为她家里的不幸而感到惋惜,也为她女儿的懂事而感到欣慰。
  几天后,我去看望病中的爷爷,坐在床边同他闲聊,聊及家乡的人和事,我于是对爷爷说了几日前的见闻。爷爷认识那位阿姨,便对我说了她家的一些往事。
  那位阿姨年轻时非常聪慧能干,胜似越剧里的“九斤姑娘”,因此被当时还是“万元户”的公公相中,并在村里许多少女羡慕嫉妒的眼光中嫁给了她后来的丈夫。她的丈夫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也是一个生财有道的聪明人。然而天意弄人,丈夫三十多岁时忽然得了恶疾。她衣不解带,尽心照顾丈夫了一年多,没想到疾病最后虽然痊愈了,但她丈夫的双眼永远失明了。后来她家又接二连三地遭到了厄运的打击,这个原本令人艳羡的富户也无可奈何地败落了。
  进一步了解了那位阿姨的故事后,我仿佛读懂了她当时在向我诉说她那个优秀的女儿时眼中闪着的亮光,也体味到父母之前反复教育自己要好好学习背后的辛酸。
  那天晚上,住在爷爷家里,正当我百无聊赖地刷着朋友圈时,我看见了高中语文老师引用的一句话,心头不由得一颤,鼻酸眼红,一时间涕泗横流。那句话是: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渐渐地,我冷静下来,试图去体味这一句颇有意味的话。没想到白天的感受重新涌上心头,这样寥寥几字我竟品咂出了无限滋味。真真一语难以道尽之。
  思及周边父母的育儿思维,大抵都是“学而优则光耀门楣”。现在,他们的想法是对是错我暂时不加以批驳。
  尽管育儿思维如是,当真正实施起来,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却是甚少。父母们的方法或简单粗暴,或迂回婉转,或软硬兼施,唯一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孩子努力学习,但是大多孩子们显然不愿主动配合。
  及至孩子们逐渐晓事,看到父母为工作,为家庭,为自己奔波,而孩子们自己也在求学路上,求职途中遇到了种种不如意,才晓得推己及人,心中才泛起些对父母理解、同情并感恩,才主动为父母减负,就像之前提到的那位早早地就已懂事的博导姐姐一样。她的努力使自己的父母有了在泥泞的生活中继续挣扎的希望,在粗蛮的村人面前挺起腰杆的自信,与熟识的或不熟识的人交谈时的底气。
  在生活中,我所见的大多数父母都有许多不得已的苦衷,不论他们从事何种职业,位于哪一社会阶层。他们无不是从朝气蓬勃的青年,过渡到令人啼笑皆非的中年,再进入到开始回望人生酸甜苦辣的老年。这样一段漫长的日子里,其间多少秘辛,皆被父母所隐忍,而在这样的日子里,他们唯一的期待就是孩子可以出人头地。这一想法,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理想而又现实,美好而又酸楚,犹如在“矛盾”的土壤上盛开的一朵名为“无奈”的花。
  父母们的行为或许藏着些许功利,曾经年少的我们可能会鄙视这些行为。随着年岁渐长,自己也要步入社会的时候,再回望,已是万般滋味在心头了。此刻,我们竟会觉得从前父母的那些想法和行为竟不失可爱与质朴之处;此时,我们竟会发现在老相册里还是帅哥靓妹的父母,在近几年的合影里变成皮肤松弛,大腹便便的老头老太。念及此,多年来我们积攒的拿来反驳他们的教育方式的各种论据也顷刻间灰飞烟灭了。想到了这点之后,我们最想去做的便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讨家里老头老太的欢喜。
  如今作为青年人的我们,若而此时再去纠结父母们的行为目的功利与否,于我而言,已经在这样艰辛贫瘠的生活面前已经失去了进一步探讨的价值,在父母与孩子的亲情面前完全地失掉了分量。父母与孩子,一方付出,一方反馈。父母是孩子的生命的源头,孩子是父母生活的底气。从这个春天开始,认真地对待一切人与事,认真地去成长,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了。
  【朱笑添: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