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地方·那些人·那些事

期次:第1266期    作者:张倩倩   查看:77


  2017年5月,带着些许自豪,些许期待,还有一丝丝害怕,我第一次踏上泰国春武里府的土地。
    那个地方
  我所任教的学校不是普通的国立或私立学校,它的前身是具有潮汕建筑风格的斋堂。1947年,当地的华人建立了这所斋堂,同时也开始教授汉语,至今已有71年的历史了。斋堂具有浓浓的中国风。屋顶铺满了绿色琉璃瓦,两侧的飞檐上各有一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斋堂中竖立着很多刻有中文佛经的石柱。随处可见带有汉字的店铺,印有汉字的食品商标,让人感觉亲切熟悉。孩子们每天早上升旗仪式上,还会念佛经。除了教授汉语,斋堂还保留着斋戒礼佛的功能。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九皇斋节,信徒们聚集在斋堂中,祭拜九皇,吃斋三到九天并进香祈福。进入学校正门有一个小型的庙,路过的家长和学生都会双手合十拜上一拜,每逢节日还会有信徒买来贡品祭拜。每当看见虔诚的信徒把身体躬下来、双手合十、低头默念经文时,仿佛我也受到了感染,内心平静安宁。
    那些人
  室友之一——“老司机”。她是在任教学校所有中国籍教师里年纪最小的,但是她身上有许多闪光点值得我学习,独立又坚强。因为之前她在泰国学习了一年泰语,所以泰语特别好,对这个国度也有更多的了解。有什么出行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向她咨询,就像一个“活地图”,不愧是我们的“老司机”。
  室友之二——“老好人”。她沉淀了一种稳重的性格,对人友善有礼,让与之接触的人如沫春风般舒服,她的至理名言是“人人爱我,我爱人人”。她的性格很好,周围的学生、老师都非常喜欢她,这个优点也让她的教学工作开展的很顺利。
  海清——勤劳的小蜜蜂。在到任大会,我们任教学校的负责人“海清”来接我们,通过短短的交流就令我十分惊讶,因为海清的中文特别好。后来的接触中,我才知道她曾经在中国学习了两年中文。作为学校中文部的主力,海清不仅承担了各种中文活动任务,还负责中国老师的生活。在学校举办活动时,总能看见她忙碌的身影。
  张优老师——认真的老太太。她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华裔,在七十多高龄仍然坚持坐四十分钟公交车来学校上班。我们的宿舍位于办公室的二楼,所以我们也是办公室的守门人。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每天清晨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张优老师。据她说,每天早上三点钟就起床了!张优老师的父辈是潮州人,她出生在泰国,从小就学习汉语,还数次去中国学习汉语,而且还会说泰语和潮汕话。
    那些事
  虽然我们是一个很小的学校,但作为泰国东部十四所华文学校之一,每个月都要参加学术讨论会,为一月份的华文比赛做准备。今年第十四届华文学术大赛将在北榄培华学校举行,分为小品、演讲、讲故事、唱歌和抄书比赛。除此之外,学校还举行了中国文化展。有的老师从国内带来了简易灯笼、中国结、书签、铅笔、明信片等小物品用来装饰场地,还有一些中文书籍、剪纸介绍、脸谱等表现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孩子们在文化展上玩得特别开心,也能够了解认识中国文化。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也尽量使课堂活动丰富起来,画十二生肖、画青花瓷、画脸谱,希望通过我们汉语教师的努力能够对他们产生一点影响,使他们能够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泰国生活日子里,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这个国家和这里的人。首先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礼仪文化,从孩子开始就注意礼仪教育,习惯了双手合十表示自己的敬意。其次是泰国人的仪式感,无论大小活动都十分重视,并尽力做好。仪式感是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最直接方式,泰国人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好,比如为拜师节准备各种鲜花,布置舞台等。最后就是泰国人的动手能力以及热情,学生们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各种鲜花盘、圣诞节帽子、雪人......真是非常厉害了。在每次活动时,只要音乐响起他们总能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起来,这让我十分羡慕。
  回忆过去,那一张张面孔一定在我们心中渐渐清晰,那些我们经历过的美好,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沉淀。在我的青春年华中能加入汉语教师志愿者这个队伍,我感到十分荣幸。
  【张倩倩:云南大学国际学院赴泰国汉语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