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非洲法语国家:发展与合作”学术研讨会侧记

期次:第1269期       查看:212


  8月26日,由中国亚非学会、《西亚非洲》编辑部和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非洲法语国家:发展与合作”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非贸易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湘潭大学、扬州大学、云南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
  云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泽宇在开幕会上致辞。中国亚非学会会长张宏明,外交部欧洲司参赞石晓滢,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和红河学院校长甘雪春分别在开幕式上作主旨演讲。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吴磊主持开幕式。
  分议题发言时段,第一单元讨论的主题是“非洲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由 《西亚非洲》 编辑部主任安春英主持。这一单元共有10位学者发言,有的学者从宏观层面对非洲法语国家进行整体探讨,有的学者则聚焦个案考察,进行细致的实证分析。在宏观方面,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王洪一副研究员指出民族矛盾、大国矛盾和地区经济结构的重组是导致非洲法语地区实行“去法语化”的重要原因;语言重叠地区种族矛盾不断加剧,加上非洲法语地区一体化趋势的增强,使非洲法语国家陷入了认同危机,这会影响到中非关系的发展。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王涛副教授从“反恐”的视角,指出以往的反恐斗争是针对单个恐怖组织的,其结果却是极其有限的,这也使反恐斗争进入没有效果的恶性循环,出现了“越反越恐”的现象。因此,他提出应从恐怖组织的体系层面着手,研究恐怖组织体系中各个单元的分类、互动,以及其目标的异同,进而了解恐怖组织的体系文化,从而在体系上对其进行瓦解。社科院西亚非洲所孟瑾助理研究员以科特迪瓦为例,分析了法语国家地区的冲突管理。她认为最高层次的政要和军事领导人、中间层次的宗教和学术团体的个人和领袖以及最低层次的地方组织机构之间产生的“信任危机”,降低了政府机构的有效性和公信力,这不利于其国内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解决。
  就个案考察而言,中国前驻卢旺达大使舒展通过对卢旺达本土创制治国理政的分析,揭示了该国治国理政的原则和内容。他指出,卢旺达实行绩效合同制的目的是为了反腐;其实行轮换制则减少了反对小集团的形成;倡导国际价值观与本土价值观的融合,这既承认了民主与自由,也认可了本地民族的优良品德。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赵俊副 研 究 员 通 过 对 卢 旺 达 的“Girinka”和“Umuganda”两个政策的解读,指出卢旺达探索的发展道路是相对比较成功的,但其国内依然面临出生率高和人地矛盾等挑战。中国海洋大学的贺鉴教授通过考察阿尔及利亚宪法变迁产生的背景和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分析了不同发展时期影响宪法变迁的原因。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梁益坚副研究员指出阿尔及利亚在2017年经济低迷、民生危机、社会裂痕与政改滞后等问题让其内政面临多重危机,国内青年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严重、外汇储备锐减和私营经济发展乏力,近年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的影响,经济增速放缓,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是又一个受“资源诅咒”困扰的国家。社科院西亚非洲所郭佳助理研究员通过对刚果(金)选情的分析,指出该国国内派系林立、反对派不断分裂重组,再加上其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的人道主义危机,使其国内的选举一拖再拖。社科院西亚非洲所李文刚副研究员分析了尼日利亚与法语邻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里的合作。浙江师范大学中非国际商学院黄玉沛讲师分析了中国与刚果(布)产能合作的现状和启示。
  第二单元的发言以“非洲法语国家对外关系”为主题,由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梁益坚主持对于非洲法语国家与法国、英国的关系,外交学院非洲研究中心李旦教授通过对法国与非洲法语国家的双边贸易、对非投资和援助以及人员往来的分析,指出法国通过非洲法郎、官方援助、债务管理、行业巨头和文化产业,强化了其在非洲法语国家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法国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与非洲法语国家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关系学院非洲研究所刘天南副教授通过法国的“影响力外交”引出法国对非洲法语国家的主要文化策略,进而提出法国影响力外交未来的发展趋势。外交学院法语国家研究中心齐建华教授聚焦 《法国在非洲:传统与现代的较量》 一书,提出如何看待法国对非殖民史与现今法国与非洲的关系。她指出,非洲的非殖民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法国与非洲的关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非盟研究中心潘良助理研究员通过对非盟委员会换届的系统查证,指出非洲法语国家与英语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分歧,其中非洲法语国家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中国在进入非洲市场时应避免卷入两者的矛盾,否则将恶化两者的矛盾。
  关于法语非洲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学者主要集中探讨了双方的经贸合作。中非贸易研究中心李振岩先生结合中资企业在非洲法语国家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品牌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中国企业在非洲法语国家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人民日报社主任编辑王南通过对“资源换项目”模式利弊的对比分析,得出该发展模式依旧适合中非的经贸合作。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宋卿助理研究员通过对喀麦隆克里比港的个案分析,指出非洲法语国家依旧把法国视为其长期的合作伙伴。随着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的不断加深,中法非三方进行合作符合各方利益的选择。电子科技大学西非研究中心李宏亮副教授通过分析中国汉语国际推广在非洲遇到的挑战与不足,提出适应于非洲的本土预科教育模式,解决非洲学生赴中国留学所遇到的语言障碍问题。此外,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张振克教授分析了布基纳法索的资源环境、经济结构和中布合作潜力。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姜恒昆副研究员分析了达尔富尔问题对乍苏关系的影响。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林泉喜讲师分析了法国 《世界报》 发布“中国监听非盟”虚假报道事件。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研究生王玉全分析了非洲法语国家海洋入宪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等。
  第三单元学者主要围绕“中国的非洲法语国家研究”进行研讨,由中国亚非学会秘书长詹世明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李洪峰教授分析了国内非洲法语国家研究的现状。她指出,法语专业教师多是语言文学的研究方向,对非洲国家研究的还不够。现在,学界应思考的是如何推进非洲法语国家的研究,她提出应举办定期的刊物和研修班,培养相关的人才,共同推进非洲法语国家的研究。北京语言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岩以北语非洲研究中心成立的历程和学术研究队伍的形成为中心,介绍了北语对非洲法语国家的研究现状和学术成果。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中、法在非洲法语国家的关系以及非洲的法语文学进行的解读。盐城师范学院游滔副教授指出,虽然中国已取代法国成为非洲重要的贸易伙伴,但中、法对非贸易的商贸结构相似度达60%,这说明双方在非洲的贸易竞争较大,这就需要中、法在经贸领域求同存异,合作共赢。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夏艳博士以塞内加尔的法语文学为例,指出其著名诗人桑戈尔在深受法国文化影响的同时,其作品中也反映出非洲的传统与文化。
  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宏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全面总结。他认为,此次研讨会主题多样、内容丰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张永宏还介绍了编撰 《非洲法语国家发展报告》 的缘起和初步设想,希望通过发展报告的编纂,为法语非洲国家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交流的纽带、合作的渠道和成果发布的平台,服务学术共同体的建设。
  非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