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期次:第1279期    作者:李兵   查看:139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
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这既是对学校思政课重要性和地位的肯定,也是对思政课教师的激励和鞭策,必将激发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思政课教师以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底气,用心用情用功开好思政课。
  明确使命任务是开好思政课的思想前提中国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高校的使命任务,就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就是要培养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使命任务决定了我国高校必须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发挥好思政课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用好基础条件是开好思政课的根本保障思政课是具有鲜明党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课程,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我国大学的课程体系中处于“第一课”的特殊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开好思政课的基础和条件,为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理论基础、实践根据和文化支持。
  首先,党中央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和高校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从学科体系上确立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和必然要求,是开好思政课的政治基础和制度保证。
  其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
  第四,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
  遵循“六个要求”是开好思政课的关键因素开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教师职业的确有着不同于其他职业的特殊性,所面对的是怀着求知渴望的莘莘学子,所影响的是正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而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因其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关系到学生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的培育,关系到学生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政治观点的确立,更是承载着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国家和民族培根铸魂的功能。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给教师提出了“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要求;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专门针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要求。“四有”和“六要”体现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为思政课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素质提供了的基本的遵循。
  思政课承载着重要的政治功能,要为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从而自觉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价值引领、思想启迪和理论支撑。对于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年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以马克思主义教育为志业的思政课教师来说,必须夯实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做到真懂真信真用,才能在教学中影响和感染学生。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思政课教学的核心要义之一。教师心中是否装着国家和民族、是否对国家和民族有着真挚浓烈的爱,直接关系到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作为一种充满“理性的激情”的思政课教学,必然对教师的家国情怀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想什么”的问题,还要解决“怎样想”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面对当代大学生,思政课教师应当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开阔的全球眼光、深邃的历史底蕴,做到心中有“底”,坚持姓“马”姓“党”。自律是思政课教师的本分,也是上好思政课的基本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以内在的信仰支撑外在的自律,为党和国家守好大学课堂这道重要的意识形态防线。人格是思政课教师的基石,如果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的话,那么,“正派、正直、正气”就是思政课教师必备的人格特质,“人格要正”是内在的职业道德需要。
  践行“八个统一”是开好思政课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着眼于新时代思政课承载的使命任务,全面深刻地总结了思政课教学的成功经验,从规律性认识的角度对创新思政课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作了“八个统一”的阐述,为思政课建设和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八个统一”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的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涵盖了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方式和方法、教师和学生、课内与课外等方方面面,深化了思政课教学的规律性认识,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了思政课教学的内在结构,是唯物辩证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生动体现,具有重要的教学方法论意义。政治性和学理性在哲学社会科学中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内在统一的。用政治引领学术、用学术讲好政治,用知识支撑价值、用价值规范知识,把建设性和批判性有机结合起来,理直气壮地传播科学理论,旗帜鲜明地反驳各种错误言论和思想,是开好思政课的基本要求。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思政课教学无论内容还是形式,既要强调规范性、严谨性、准确性,又要鼓励创新性、灵活性、丰富性,关键是教师要做到用心用情用功,学生要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不能缺位,要充分调动学生在思政课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感悟历史、撞击思维、激活理性,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课程。
  【李兵: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原载 《云南日报》 2019年4月18日第12版“理论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