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与云南大学政治系

云南大学政治学系
系情简介

期次:第1297期       查看:464

作者简介:马啸原,1930 年生,云南昆明人。我国著名西方政治思想史专家,云南大学资深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第一届教育部政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96-2001)。1961 年来校工作,在云大政治系任教长达 46 年,1986-1994年担任政治系主任职务。

1960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云南政治学院任教。第二年,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云南政治学院并入云南大学,成立新的政治系。我跟着调到了云大,从此就在云大政治学系工作到退休。

在政治系任教之初,我主要开设《国际共运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两门课。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主要是讲《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主要著作。后来又开了《科学社会主义》,一直到“文革”。其实,到1965年下半年学校就基本不上课了。在“文革”中,云南大学疏散到了弥勒县,政治系在中以则公社,我们在那个地方接受改造。

到了1970年初,上级指示搞开门办学,政治系就抽调了我。我当时身体很不好,劳动之后两次胃出血,身体相当虚弱。领导认为我搞教学还可以,就把我抽调出来,还抽调了陈士奎老师和历史系的谢本书老师,让我们去搞“教学革命”小组。后来谢本书老师没有参加,我们又吸收了其他几位老师。当时,我们到工厂里去讲哲学、讲马列著作,在普坪川发电厂开哲学课。1972年,我们办了一个《反杜林论》的学习班,因为《反杜林论》这本书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部分,比较系统。学习班的地点,在云南财政干部学校,就是现在的云南财经大学。那个班培养了好几个人才,云大的陈国新和昆工的王展飞就是从这个班出来的。

1973年,云南大学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我接着上《国际共运史》。工农兵学员学制三年,到1976年共招了四届。学员由下面推荐,免试入学,但是他们当中也出了很多人才。后来当了云南省粮食局局长的苏全忠、云大经济学院原副院长徐光远、上海宝钢的厂长助理樊纯诗,都是1973级的学生。后面几级的学生,出的人才就更多了。纳麒当了云南省社科院院长,汪戎当了云南财经大学校长。当时我们自己写教材、编讲义,工农兵学员对我讲的课,印象应该是比较深刻的。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以后,我继续给1978级的学生上《国际共运史》。改革开放了,我又开《科学社会主义》和《经典著作选读》。到1982年,根据小平同志“补课”的指示,教育部发了一个文件,要求有条件恢复政治学的,都应该恢复政治学。于是,以徐大同为首的几位老师在天津师大办了一个《西方政治思想史》学习班,当时系主任徐学铣老师派我去学习,当年学,当年回来就开课。我是二月份去的,一去就开始备课,边学习、边备课、边写讲稿。九月份回来以后,就给1979级学生开《西方政治思想史》。我们是全省最早开这门课的学校,可能也是西南最早开这门课的学校。从1979级开始,每一届的学生都要修这门课。

1983年底的时候,政治系领导班子换届,我和石世龙被选为系副主任,杨真元老师当系主任。杨真元老师是老云大政治系1949年毕业留校的,他搞政治学理论,我搞思想史。李德家老师当过老云大政治系主任,当时年龄很大了,他对西方政治制度非常熟悉,我们就把李老师拉过来和我们一起开课。我们组成一个班子,李德家老师上《中外政治制度》,杨真元老师上《政治学概论》,我上《西方政治思想史》。1983年我们向教育部学位委员会申请政治学硕士学位授权,教育部在1985年底批下来了。当时在西南地区就只我们一家,在全国也是最早的一批,当年全国获得政治学硕士学位授权的只有七家,我们是其中之一!

1986年我们开始招收硕士生,那年招了张德文和张丽华两个学生。张德文是我的学生,后来当了云南电视台台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出版局局长。张丽华是李德家老师带的,在云南大学出版社工作,现在是编审。因为李德家老师的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太好,他们两个实际上都是我在带。政治制度这一块,李德家老师相当熟悉,政治学理论方面杨真元老师熟悉,我则搞思想史和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我们这个班子搭配得比较好。第二届招生就更多了,招了十来个,主要是杨真元老师带。我们当时没有申请博士学位,因为我们对博士学位的认识不够,对博士教育也没有什么概念。后来我去北京开会,教育部管学位工作的一位同志就跟我说:

“马老师,当时你们的条件是相当好的,因为你们这个班子,一个搞政治思想,一个搞政治学,一个搞政治制度,很健全,很多学校班子都搭不起来。当时你们如果继续申请博士学位,博士点就肯定是给你们的了。”等我们醒悟过来,其它高等学校已陆续开设了政治学,而且它们的名气和办学条件都比我们好。我们干脆搞一揽子计划,直接申请搞政治学一级学科学位点了。早些时候,一级学科想都不敢想,你二级学科博士学位都没拿到,拿什么一级学科?一级学科可是涵盖七个方向。

当时我们政治学学科的发展,颇得益于徐大同老师的帮助。他是政治思想史领域的权威,从1982年我在他那个班上学习开始,他就一直拉着我做课题。他的第一本《西方政治思想史》教材在构思内容和拟定提纲的时候,拉着我、王沪宁、浦兴祖三个人一起,在天津宾馆深入、细致地讨论了一个星期。教材这个东西是很多人要来读的,要经得起琢磨,经得起推敲,所以从提纲到内容,我们都很认真。后来徐大同老师很多课题都拉着我一起做,包括编辑《政治学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现在《大百科全书》的编辑名录中还可以找到我的名字。因为徐大同老师的提携,我有机会认识中国政治学界的很多专家、前辈,例如赵宝煦老师、王惠岩老师、夏书章老师、丘晓老师。后来教育部成立政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他们就聘我作第一届的委员,从1996年到2001年共五年。正是因为认识了这些政治学界的专家、前辈,给我们从事政治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我们弄清楚了很多重要问题。例如,我们应该如何来搞政治学的教学?应该怎么搞政治学的研究?政治学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等等。因为参加了很多相关的学术活动,对这些问题就有比较深刻的思考。所以我们政治学专业开的课程,都是比较踏实的基础课程,我们培养学生也都是实实在在地从基础来做。

1982年起,我开《西方政治思想史》,从1987或1988年开始,我又开了《西方政治制度史》,这门课简直是白手起家。除了这两门课,1980年代我还给研究生开过《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和《政治学专业外语》。后来,大概是1989年、1990年以后,本科生的课我就不再上了,只教研究生。1994年我退休,但研究生的课还接着上,一直到2005年以后,我快77岁时才完全退出。

早在参加徐大同老师《西方政治思想史》编写时,我就想编写一部理论性的《西方政治思想史》,准备把西方的政治理论概括起来,系统化地写。我上《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制度史》时,就一边讲课,一边写讲义。但是我作为系主任,既要教学,又要科研,还有很多行政事务,根本没有时间。我就先把《西方政治思想史》近代这一部分的讲义整理出来,写了一本《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当时评教授要有专著,我的这本专著恰好打出小样,评委也认可小样,于是我就凭着这本书评上了教授。我是1986年9月评上教授,1987年3月获得国家认可的,是我们系上最早的。

那个时候,我作为高评委委员,会议太多了,根本忙不过来,直到我退休了,才集中精力来写《西方政治思想史》。写这本书,基本资料是原著,原著又得益于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这两个出版社真了不起!改革开放以后,他们把西方主要的经典著作都翻译成中文,而且翻译得相当好!对于这些经典著作,我是出一本买一本,出一本看一本。在这个基础上,《西方政治思想史》写了三年,到1996年底完成,后来学校推荐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书名改为《西方政治思想史纲》,这是当时云大教务处长的建议。这本书最初是专著,但出版还不到一年,教育部要搞“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建设,高教社就把我这个书推荐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到现在大概已经重印了29次了。

《西方政治思想史纲》出版以后,高教社马上又跟我约了另一本书——《西方政治制度史》。在我还没开始写这个书的时候,高教社就跟我签订了出版合同。这本书是2000年出版的,一经出版就得到学界的认可,2002年的时候获得了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到现在已经重印十几次。很多年轻学者就是通过这两本书认识我的。(本文据马啸原先生的口述史采访记录整理成文)云南大学政治学系创立于1925年,依托近百年的历史积淀,几代学人的辛勤耕耘,目前已形成本-硕-博相衔接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有1个本科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中外政治制度、民族政治学),以及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在本系招生。同时,政治学系也是云南大学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的主干支撑单位。

政治学系师资阵容强大、学科门类齐整。全系现有专职教师20名,其中党员教师18名,少数民族教师3名,教师队伍年富力强,职称和学历结构优良,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年龄结构看,全系教师中,30-39岁教师10人,40-49岁教师6人,50-59岁教师4人,青年教师占比高达50%;从职称结构看,全系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副研究员7名,讲师7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15名,职称结构合理;从学历结构看,教师队伍中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者12人,获史学博士学位者2人,哲学博士学位2人,管理学博士学位1人,博士研究生在读3人,近半数专任教师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等中国顶尖高校。

政治学系的学术研究关涉诸多领域,现已形成两大优势特色方向:(1)政治学理论与民族政治学:依托马啸原等前辈开拓的西方政治思想史和制度史研究,在周平教授开创的民族政治学学科基础上,构建民族政治学基本理论,开展民族国家与国族建设、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整合、民族政治的国际比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研究,出版了国家规划教材《民族政治学》,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云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产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

(2)地方政府与边疆治理。运用政治学基础理论,围绕治理取向变革、治理制度创新、治理流程再造、治理技术升新等方面,探讨边疆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挖掘边疆治理的特殊规律性,寻求边疆治理的现代化的路径。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时代背景下,边疆治理研究越来越显现出其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