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 话 丽 江 水

期次:第1097期    作者:陆凤   查看:52

  到了丽江之后忽然觉得,丽江是不该属于如今这个喧嚣的世界的,丽江太文静,太明朗,太优雅,太古色古香,太浪漫温情,而这些诗意的特质,浮躁慌乱的现代人是不能静心品味的。丽江与其说是崇尚古典的人们创造并保存了它,倒不如说,它的创造和保存是为了让当代的我们借它以反观我们如今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丽江是世外的桃源,唯一与桃源不同的是,桃花源“与外人间隔,不复出焉”,而丽江却敞开怀抱,任由一切带着不同意图的人自由出入。丽江具有桃花源所有的特质:优美,安适,自由,淳朴,男耕女织,与世无争,良田美池。
  水是丽江魅力的源泉。丽江的水是缥碧澄明的。玉龙雪山是丽江水的源头。水是雪的化身,水的前身就决定了它的不同凡俗,舒缓,清澈,灵动。拉市海的如平镜铺开的柔波如此,束河古镇秀逸的细流如此,黑龙潭的不染纤尘如此,古城的小桥流水也是如此。人们喜欢把丽江说成是水上威尼斯,或是说成高原姑苏,这可能都是多水的缘故。然而,与前两者那经长途跋涉,已经饱含无数沧桑,藏污纳垢的水截然不同,丽江的水是雪的化身,雪山到古城就是它全部的流域,因而也就有着别样的特质。雪山孕渗出的水,有山的厚重与浑然。
  古城是丽江水的秀场。古城沿水而建,顺水而筑,绝不打破水的率性与自然。来到古城入口,先声夺人的是吱嘎的水车———丽江古城其实没有真正的入口,所谓的入口不过是古城水源处几辆古铜色老水车转动不歇的地方。古城是没有城门的。因为,据说,当年古城建造时,纳西土司木老爷认为,自己姓木,用一个框型的城墙围着城池,就成“困”了。开明通达的木老爷不想被“困”,同时也为了让百姓们能自由进出,在中国历史上首开了有城无墙的先例。木老爷不但没让城困住自己和黎民,更没让城墙困住水,所以,天性喜欢自由无拘的流水就和人民一样,纷纷进入古城。
  “城门”的水车被水推得不停转动,这一秀,表现的是水的力量。沿水而下,流水两旁的琳琅的酒肆店铺就逐渐映入你的眼帘。与杨柳,小桥,古建筑相伴的还是水。这一秀,表现的是水的宛媚。随着水流前行,流水在你眼前变幻着各种姿态。分流,并流,漫开,倾泻,自由温情。依着水的流势,街道变化着方向,绝不以笔直的躯干惊扰水的姿态。
  四方街的中央广场是古城的心脏,条条细流是它的血脉,中央广场的水表现的是水的多姿。水在广场边交汇,又四处散开。伴随广场的水交汇与散开的,是一条条四通八达的街道。水是血液,街道是血管。古城的街道,几乎找不到无水的。伴着街道蔓延开的各式古建筑中,点缀着无尽的小店。小店的经营,也都无一例外的与浪漫温情的水映衬。玉石,银器,画屋,古玩,各式的小店都是对水的最好的解读。玉的君子风度,自然质朴,温润灵性,是对纳西人的最佳注释。古玩店的古色古香,淡远宁静,高雅脱俗是对澄澈的水的最好见证。别致的银器作坊,丝织坊,向外界标明它对“古”这一字眼的不便守护。
  澄明的水造就了丽江的味觉。同时,味觉的丽江又让它与其它熙攘的闹市彻底划开了界限。丽江的味觉主要表现在茶上。而今,茶这一古老的元素已经染上了太多的现代气息。而丽江的水,却还原了茶的古韵。小桥流水人家这一诗意的环境中,青瓦白墙木结构的房屋里,紫砂壶,紫砂杯,木几木案。在这样的环境里,雪水沏的茶馨香弥漫,入口淡淡的苦涩和入腹后的逸气,尽是人生真味。胖金妹的歌声有些低沉,带着高原特有的浑厚和平静舒缓,虽不是特别明晰,但绝不哀伤,似在讲述着古城人民传奇的故事。歌声是轻柔的,节奏舒缓,如丽江天空中的云彩那样悠闲,但包裹着云朵的空气却是严肃的。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丽江的山水都臻于至境。丽江的独特韵味使得无数旅客慕名而至。世界各地不同语言和肤色的游人们带着不同的意图纷纷前往丽江,寻找他们想要的体验或是体验丽江山水的独特魅力。前往的人们把外界的杂质随身携带,然而丽江的却不为外界的纷纭所左右。纳西人依然固守着自己的水的哲学,使得自己的桃源不被沾染。在雪山和雪水滋养下成长的人们,守护着自己的山水。丽江这方净土,也将永远不会落到人间,坠入凡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