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结合推进能源合作

期次:第1241期    作者:朱雄关   查看:44

  “一带一路”沿线与中国能源合作的国家数量多、地域分布广,从空间上看是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大系统。点线面三者相辅相成,互相关联。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时,应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做到保点、通线、构面,通过以点串线、连线成面,最终实现能源合作的整体推进。
  确保利益点
  “一带一路”沿线有很多国家、城市和港口对于确保中国能源稳定和可持续供给作用重要,这些地方有的油气资源富集,有的地处油气运输必经之路,是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利益的关键区域。
  一是能源运输的关键点。中国在进行海外能源贸易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着多艘船只必须经过或实施海陆转运的重要港口,它们是我国能源运输的关键节点。如缅甸的皎漂港、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孟加拉国的吉大港、阿联酋的富查伊拉港、俄罗斯的扎鲁比诺港和新加坡港等。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应将这些重要的节点作为能源设施互联互通前期建设的重点,并通过与港口城市合作、共建自贸区等方式建设以能源为重点的工业港区,发挥其在能源运输中的重要保障作用,打造区域能源贸易中心和能源共同储备基地。
  二是能源合作的突破点。“一带一路”沿线的油气国家有的与我国有着良好的能源合作基础和经验,有的虽有合作,但合作力度与其油气资源不够匹配,而有的国家则是新近崛起的能源富集区域,之前与我国并没有太多的能源合作历史,彼此间的能源合作有待突破。从目前看,需要重点突破的主要有伊朗、尼日利亚、莫桑比克和北极周边国家。这些国家具有巨大的油气资源生产和出口潜能,与我国有着良好的合作潜力,是“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应予以重点突破,并建立稳定和可持续能源战略合作关系的重点区域。
  三是能源战略的支撑点。“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国家和重要岛屿不仅对于保障我国国防安全和海外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对于保障我国能源运输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意义。如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伊朗、埃及以及中国东海的钓鱼岛,南海的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应采取租借相关国家港口、合建产业园区等方式加大合作力度,发挥其在我国油气运输和海外利益拓展的保障基地作用。
  连通运输线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中,中国应努力开通北极航线,畅通太平洋航道,打通中巴能源通道,从而提升我国能源运输的多样化能力,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首先,开通北极航线。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北极地区的冰川逐渐消融,使得北极航线的通行能力大幅提升,这为中国未来的能源运输提供了一条崭新的线路和选择。加之北冰洋沿岸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巨大的油气储量和不断增强的通航能力将从能源供给和运输两个方面为中国能源安全提供多元保障。北极航线的开通,不仅将对我国参与北冰洋沿岸能源合作开发项目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将对我国与欧洲、北美等地区的经贸往来与能源贸易带来新的推动作用。
  其次,畅通太平洋航道。“一带一路”建设必须依赖太平洋东线航道的畅通。我国虽然有着近1.8万公里的海岸线,但由于主要航道都必须穿过受别国控制的岛链,出海口存在安全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制约着我国在这一水域的航行安全。因此,在加强以海军为主的国防力量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政治外交途径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也将对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合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打通中巴能源通道。作为我国在印度洋方向唯一陆路能源进口通道的中缅油气管道虽已建成投产,但因缅甸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在未来运行中,还存在诸多变数。为此,应考虑在印度洋方向开辟新的出海口。鉴于我国与巴基斯坦具有“全天候”全面伙伴关系,我国在其俾路支省投资建设的瓜达尔港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阿拉伯海北部、扼波斯湾出口,紧邻中东产油大国,有便利的航线通往阿拉伯半岛、北非等地,且我国已获得该港经营权。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适时推进中巴油气管道建设,开辟印度洋方向能源进口新通道,对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合作面
  依据“一带一路”不同区域的油气资源禀赋、形势特点,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能源利益点、能源运输线的连接与共同建构,形成以俄罗斯、中亚、中东、非洲为主的区域性能源合作面,保障我国能源供给安全。
  第一,抓住契机借势用力,构建中俄能源合作战略支撑面。当前,俄罗斯面临着复杂的能源地缘政治形势。一是近年来美国在非常规能源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对俄罗斯的传统能源大国地位形成了巨大冲击。二是因克里米亚问题导致的美国、欧盟等与俄罗斯关系紧张,持续影响着俄罗斯与这些国家的政治经贸关系。三是全球能源供求形势和价格趋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能源市场持续低迷,对俄能源经济造成了重创。在此形势下,俄罗斯对外能源合作势必受到影响。近年来,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新阶段,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战略协作。因此,针对俄罗斯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困境,我国应抓住这一合作机遇期,以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为契机,借势加大与其能源合作力度,将俄罗斯构建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支撑面。
  第二,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构建中亚能源合作地缘优势面。中亚是世界的能源供应基地,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多条油气管道相继连通,能源合作不断增强。但中亚各国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水平低,加之缺乏将油气运往国际市场的海上通道,所以在经济发展和能源出口等问题上面临诸多困难。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时,不能只单向考虑我国的能源进口需求,还应发挥经济与地缘政治综合效应,充分利用我国在工业、农业和制造业等领域的优势,加强与中亚国家的产业合作,拉动这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应发挥我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陆路边境线长、内陆地区油气管网完善和沿海省份出海口众多的地缘优势,积极帮助其实现油气在太平洋方向的出口。中亚特殊的地缘区位,对我国能源供给意义重大。
  第三,积极突破稳妥介入,构建中东北非能源合作重点突破面。中东北非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结合部,是世界能源最为富集的地区。我国在这一地区的能源合作有一定基础和成效。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在继续保持并适当加大与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等相对稳定国家能源合作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伺机重点加强与伊朗、伊拉克和利比亚等国的能源合作,形成新的突破面。
  第四,依托传统友好关系,构建东非能源合作新兴增长面。东非地区近年来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储量增长的热点地区,尤其是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海域蕴藏的巨大天然气储量,已被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为从目前至2040年全球天然气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油气产量未来将具有较大增长空间。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等国与我国有着良好的传统友好关系,政局也较稳定,且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印度洋沿岸地区,便于通过海上进行运输。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应考虑将这一具有巨大潜能的能源富集区构建为未来能源合作的新兴增长面,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供新的支撑。
  【朱雄关:云南大学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本文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6月8日第4版】